
抚顺煤精作品
1、煤精及其成因
煤精,又叫做煤玉(jet)、黑宝石、黑琥珀(black amber)、碳化木、黑碳石、雕刻漆煤等,古人称之为石墨精、石涅精。在地质学上,它是一种碳质有机岩,一种高级稀有煤种,褐煤的一个变种。在宝石学上,它是一种黑色有机宝石。
煤精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的白垩记时期。它是由于柞树、松树、桦树、柏树等硬质木料长期埋藏地下日久经石化作用而生成的。煤精赋存于一般煤层中间或呈块状体赋存于沥青质岩层中。在地史时期原始林木埋藏于地下,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经过数亿年的转化才形成为煤炭,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而煤精的形成比一般煤炭更加不容易,储量稀少,更为难得。
在中国,煤精主要产地是辽宁省东部的抚顺市。它是抚顺市的一种天然独特矿藏,仅仅独产于抚顺西露天矿。在国外,大部分煤精来自英格兰怀特比附近的约克郡海岸。
2、煤精的地质特性
煤精由碳(C)和有机物组成。其中所各种含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分别为:碳77.6,氢6.74,氧13.14,氮1.66,硫0.66。煤精还含有一定数量的石英、长石、粘土、黄铁矿等矿物。
煤精颜色黝黑发亮,条痕褐色,不染手;具有明亮的沥青、树脂、蜡状、玻璃等光泽;不透明;平坦状、贝壳状断口、硬度2.5~4,高于煤;相对密度1.30~1.34,比煤轻。
煤精集合体呈致密块状。其中,有时可见树木枝杈和细枝痕迹。在显微镜下下,可以看出煤精中有些颗粒带有清晰的本质细胞结构,甚至可辩认出树木年轮线。煤精可燃烧,其燃烧值比普通煤更高。燃烧时发出煤烟状火焰,并释放出难闻的气味。
3、煤精的质地与应用价值
煤精质地细密、坚韧,黝黑发亮,没有纹路。它贵在色黑、质细、韧性好,抛光后漆黑闪亮。既有腐质煤的硬度,又有腐泥煤的柔软。它有利于雕琢和创艺。所以,煤精成为中国历代雕刻家创作工艺品的最佳特种原料之一,素有黑宝石、煤玉等美称。
自古以来,煤精就被用来制作项链、手链、手镯、佛珠、护身符等饰物。据考古资料,早在7000多年前,中国就已有用煤精制作的工艺品,如发现于沈阳市新乐文化遗址中的煤精工艺品。由于煤精来之不易,当年煤精饰品属于高等贵族享用的珍宝。现在,常用煤精制作戒指、耳坠、人像、动物、植物、日用品等工艺品。抚顺艺人用煤精雕刻成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神话故事、书案文献、文房四宝等工艺品,美观大方,古朴素雅,别具风采,堪称世界一绝。
众所周知,辽宁省抚顺市是满族的故乡,清王朝的发祥地,地域文化历史悠久。抚顺市的独特矿藏煤精,更是世界唯一独存的纯天然有机宝石。煤精雕刻工艺品系纯手工制作。因此,随着抚顺煤精矿藏的日渐枯竭,煤精工艺品己被视为即将绝世之宝,其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日见提高、不断攀升,国内外人士争先选购和收藏。
抚顺天勤工艺制造厂生产的煤精工艺品,选用纯天然煤精为原料,经手工制作而成。其产品线条流畅,清晰美观,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2005年6月,该厂煤精工艺品荣获东北旅游局商品展销会金杯奖。
4、南北朝独孤信煤精组印的传说
1981年11月9日,稀世国宝—南北朝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在陕西省旬阳县老城东门外重见天日。原来,在1981年11月9日,中国陕西省旬阳县旬阳中学一个名叫宋清的中学生,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没想到这竟然是一枚煤精印。这枚煤精印有14个印面,从印文所镌刻“大司马印”、“刺史之印”、“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等印文来看,它是一枚官印。围绕着煤精印的众多谜团,文物工作者百思不得其解。就这样,这枚煤精印被陈列在博物馆一个并不起眼的角落里,一呆就是十年。十年后的一个清晨,一位老者站到了煤精印的面前,对着它看了许久,突然兴奋地喊到:“这很有可能是独孤信的印!”一时间,独孤信组印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主人,成为众多媒体、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独孤信组印,质地为煤精,呈八棱多面体。一共有二十六个印面。印面边长均为2厘米(有的因棱角磨损,只有1.8或1.9厘米)。通体高4.5、宽4.35厘米,重75.7克。因年久浸蚀,印体表层已有多道裂纹,印面局部剥落,棱角略有残损,但基本保存完好。
在其十八个正方形印面中,有十四个印面上镌刻有印文。其印文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牋”、“信启事”及“耶敕”、“令”、“密”。从印文内容可见其有三种用途:上书用印、书信用印、行文用印。印文为阴文楷书,书法雅键劲拔,含有浓厚的魏碑意味。在中国历史上,大面积尝试使用楷书印开始于公元十三世纪的元代,而独孤信早在公元六世纪已开始使用楷书印,这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独孤信组印不但材料与形状特别,而且集多面印文于一体的印章在中国玺印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故被称为“稀世国宝”。然而,该组印的主人则更为特别,他就是鲜卑族大贵族,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号称“中国第一国丈”的南北朝时期的独孤信。
独孤信一生共生育七子七女。其长女为北周明帝宇文毓周明敬皇后;第四女嫁给李眪,生下就是唐高祖李渊,李渊称帝后尊称其母为“元贞皇后”;第五女嫁给宇文述,生宇文化及,就是那个缢杀隋炀帝、灭隋建许称帝不过数月的家伙;第七女独孤迦罗正是隋文帝杨坚的开国皇后“文献后”;生隋炀帝杨广。这就是说,自北周开始至大唐灭亡之间几百年,万里江山经历了三、四个朝代的更替,却都在独孤信后世子孙手中辗转(不晓得那个强悍的独孤求败是不是也是他的后裔?)。
作为“四朝国丈”的独孤信,流传下来的这枚印章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他的遗物。在印章正方形的十八个印面中,有十四个面都镌刻了印文,这充分显示了这位位高权重的显赫人物日理万机的忙碌生活。就是不晓得他老人家波波波狂盖印章的时候,会不会搞得满手印泥呢?这到处是字的东西方便是方便了(至少不用腰上挂满各色印章走路叮当直响),但好像没有设计什么抓拿的地方……。
5、煤精饰品国外流行概况
煤精饰品在西方相当流行。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由于维多利亚女王的偏爱,使煤精珠宝在19世纪下半叶风靡一时。在欧洲,煤精饰品至今仍然是常用的珠宝饰品之一。它的黑色有庄重、肃穆之意,历史上人们常在服丧期间佩戴煤精饰品,以表对亡者的哀悼之情。
在日本珠宝市场上,煤精也是一种久违的珠宝。由于近年来中国优质煤精原料的发现,使煤精饰品在日本市场上复苏。由日本一家公司独自开发的新款煤精饰品极富古典的高雅情趣。据说,造型简练的煤精圆珠项圈很受欢迎。煤精是古木石化的产物,重量轻,适于佩戴,再加上价格上具有竞争力,受到不同年龄层次消费者的喜爱。
6、煤精的鉴定特征
1.化学组成:碳,还有少量氢、氧、硫等。
2.结构:非晶质,结构致密。
3.摩氏硬度:3~4
4.相对密度:1.3~1.4
5.断口:平坦状、贝壳状
6.光泽:沥青光泽,树脂光泽
7.透明度:不透明
8.颜色:黑色、褐黑色
9.折射系数(RI):1.64~1.68 ,平均1.66
10.发光性:紫外、X射线下惰性
11.热测试:有烧炭味,并具有一定热塑性。
7、煤精与仿制品的鉴别
折射率:1.66 3-4
摩氏硬度:1.30-1.40
相对密度、性脆
可切性手感:可切
温热针触探:煤烟味
其他要点:条痕褐色,不污手
8、煤精简易检测方法
有一些仿制品,如玻璃、塑料、硫化橡胶、煤等等。
现在,市场上的真煤精一般都是重新抛光和修改的19世纪的煤精。
煤精有几个非常简单的检测方法:
1、首先,煤精非常轻,拿起来就可以感觉到,密度很小。
2、然后,拿它在纸上或者瓷板上划,会留下深巧克力色的条痕。如果是其他仿品,则只会留下黑色或者白色的条痕。条痕测试对于煤精来说是有鉴定意义的。你不妨试试。
3、另外,你可以在煤精上看到类似于木头的原始构造。
4、强烈摩擦后,会带有静电。
里面是铁丝固定的雕塑,这得看这个雕塑具体是什么形态以及整个雕塑是不是快坏了修理过。不过更可能是塑料、橡胶一类的仿品。可以观察外观有没有铸模痕,就是压制过程中留下来的小印记,以及漩涡纹,像调料没搅匀的感觉。另外就是看有没有类似气泡的表面小凹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