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图片来自茯神琥珀缅甸纯天然琥珀
要了解琥珀形成的地质时期,应该先简单知道地球的地质年代。
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我们现在生活在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
图片来自茯神琥珀
琥珀的形成有两个重要时期,第一个重要时期是白垩纪中晚期。
世界上最早的琥珀大约形成于3.2亿年前,这些树脂化石存在于石炭纪种子蕨的树干里,由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衍生而来,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看到黑色发丝般的纤维物质。被欧美学者确认为真琥珀的树脂化石大约形成于距今2.3亿~2.2亿年的中生代三叠纪种,是蕨类植物开始向被子植物过度时的树脂化石。
图片来自茯神琥珀
琥珀形成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是距今1.4亿~6500亿年的白垩纪中晚期。这个时期昆虫繁衍活跃,被子植物开始进化,除蕨类植物分泌纤维物质外,松柏科树种的南洋杉树也开始分泌树脂。这种树脂虽然具备了产生琥珀的条件,但还不具备松科植物的油性,很难保存下来。
图片来自茯神琥珀
缅甸琥珀形成于中新世时期的白垩纪,大约1亿36,00万年前.缅甸琥珀的品种比较多,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琥珀,约为摩氏2.5~3之间,最适合用来雕刻,不会像其他种类琥珀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碎裂;比重约在1.034到1.095之间,折射率为1.54,与波罗的海琥珀相近。
图片来自茯神琥珀
形成缅甸琥珀的树种是属于史前时代的特殊品种,不同于波罗的海与多米尼加的品种,而且数量较少。缅甸琥珀颜色偏红,主要是暗橘色或棕红色,大多为透明的红色、暗橘色或暗红色,也有含云雾的蜜蜡。紫外线下有很强的荧光反应。与波罗的海琥珀的那种明黄的色调不同。缅甸琥珀中不少名贵的珀种,比如茶珀、血泊、溶洞蜜、白根珀等。缅甸琥珀的另一个特点是含有方解石,而且在空气中氧化后关注顽主有术wanzhuyoushu,颜色会变得更红。由于方解石的存在,使琥珀的组织致密、硬度增大而且使有些原本较深色的琥珀,变成乳黄与棕黄交杂的颜色。缅甸琥珀多数开采于二十世纪初的缅甸北部。其琥珀中含有海底微小生物化石和绝种的昆虫以及未被认知的植物。这些遥远的白垩纪生物的封存,也大大增加了缅甸琥珀的科研价值和收藏价值,对于琥珀爱好者而言,缅甸琥珀更是其不二之选!
图片来自茯神琥珀
欧洲的奥地利维也纳附近,英国的怀特岛及墨斯达斯和苏科塞斯,法国巴黎;北美洲的美国阿拉斯加州、新泽西州、密西西比和加拿大等地;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泰梅尔半岛以及中东地区的黎巴嫩、以色列和约旦等地,均发现形成于白垩纪中晚期的琥珀。
图片来自茯神琥珀
这个时期的琥珀出土后很容易风化成粉末。目前全球仅在德国斯图加特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两例收藏。
2008年4月,日本媒体报道,在日本久慈发现了一块形成于8700万年前的螳螂琥珀,这说明亚洲地区在白垩纪中晚期已有琥珀形成。
图片来自茯神琥珀
琥珀形成的第二个重要时期,也是目前全球出产的琥珀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新生代第三纪矿藏沉淀时期,目前出产的琥珀大多形成于第三纪。
全球出产的琥珀大多形成于距今6500万~10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主要产生在始新世、渐新世和中新世。上新世形成的琥珀,由于年代不够被称作柯巴树脂,也有人称其为年轻的琥珀。
图片来自茯神琥珀
第三纪矿藏沉积时期,昆虫繁衍活跃,松科植物开始分泌松油树脂,琥珀由此变得温润、颜色丰富并内含动植物包裹体。
第三纪诞生在亚洲地区的琥珀,多与煤晶伴生,含有蜘蛛、萤火虫、甲虫、蚂蚁等昆虫。主要分布在:中国抚顺的西露天煤矿、河南西峡县和云南丽江等地,缅甸北部的葫坎谷中。其中抚顺琥珀和缅甸琥珀备受关注,引起形成于煤层中,紫光灯下会有很强的荧光反应。而同样形成于煤层中的马来西亚婆罗洲的琥珀,因年代不够,还没有完全石化,仍属于柯巴树脂。
图片来自茯神琥珀
第三纪诞生在美洲地区的琥珀,主要产自南美洲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和墨西哥。蓝色幻彩是多米尼加琥珀的主要特征,墨西哥琥珀与多米尼加琥珀形成于相同地质时期,同形成于豆科树种,蓝色幻彩却有不同。第三纪形成的琥珀在北美洲也有分布,主要产自加拿大北冰洋区域和美国阿肯色州。
琥珀从一滴树脂,历经千万年的岁月沉淀静静蜕变,直到出现在我们面前,把玩于掌中,这是多么奇妙的一段经历,对于我们,又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请珍惜自然赐予我们的这份珍贵礼物!
文章转自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